公民報告 第一組:北京軍區(河北省、北京市、內蒙古自治區、山西省、天津市) 



一、論點:
自古以來,這塊地區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,而這個舞台,歷經了各個朝代的群雄的佔據,漸漸蛻變為今日我們所見的迷人都市與省分。


二、北京軍區歷史:  

1.內蒙古自治區的歷史:


 
著名的河套人遺址,是大陸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化石發現地之一。(注1) 


 
戰國趙武靈王時期(西元前225~299年),曾在位於今內蒙古河套一帶,築有一條土夯城牆,是為趙長城。(注2)

   而後來五代十國時期,北方契丹潛滋暗長,西元938年契丹主入汴京,改國號為大遼。後百多年,金國興,遼為金所滅,記共歷九帝,統治中國北部二百年。其統治中心一直在大興安嶺南端查干大倫河的沖積平原上,即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一帶。(注3)

   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,1949年正式稱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,是大陸最早建立的自治區。(注4)

1:取自{中國百科},漢宇出版社出版,圖書館藏書編號0000314680,截取自第54頁。

2:資料取自{蒙藏風物記}一書,出版社為業強出版社,圖書館藏書編號0000205538,此段截取修改自本書第41頁。

3:取自{蒙藏風物記}一書,此段文章截取修改自第52頁。

4:取自{中國百科}一書,此段取自第53頁。

 
2.五千年看太原(山西的歷史)

  山西的故事,還要從180萬年前的遠古時代講起。50年代末,考古學家在芮城線西北隅的西侯村,發現了數十件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。

  在往下探尋,黃帝的建功立業也在晉南、解州一帶,於是使書有載的中華歷史從山西接開了篇章。晉難作為華夏文明的中心,被賦予最多的是責任跟戰火的創傷。

  西元前453年,發生了晉陽之戰,趙、魏、韓「三家分晉」,所以山西也被稱為「三晉」。  

  到了隋朝末,李淵父子起兵太原,繼而奪取長安。李世民以太原之子之名登上帝位,統一中國,把太原尊為「北京」,意指「別都」。 
 

  五代時期,後唐、後晉、後漢和北漢,都以山西作為根據地;清代時,山西經濟繁盛,晉商們創造出中國最早的銀行「晉昌源票號」。(注5)

5:取自{山西、陝西晉南文化、古都風華}一書第12~14頁,作者為「藏羚羊自助旅行工作室」,紅樹林文化出版。圖書館藏書編號000032544。

3.千年看北京(帝國發展始末):    

  北京的發展,略晚於西安與洛陽,所謂的「北方蠻族」展開這地方的經營,中間經過契丹、女真、蒙古人的手,正式開啟北京歷史的新頁。(注6.1)

 北京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讓這個城市的歷史多采多姿。這裡是不同民族的混雜之處,中國農民與北方遊牧民族的衝突所在。北京,一個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,從歷史數次變動的地名便可看得出來。(注6.2)

  在中國北方建立遼朝的契丹人,稱這為南京,意思是南方的陪都。在契丹人之後是女真人,有著不同的地理位置關看角度,他們稱這裡是中都,意思是中央之都。蒙古人在這裡建立大汗之城,很明顯地,蒙古人不是謙虛的民族,他們把這裡命名為大都,意思是偉大的帝都。後來的朝代都將這裡稱為北京,意思是北方的京城首都,除了民國初年北京一度被改為「北平」,意思是祈求平安。(注6.2)

6.1:取自{知性之旅:北京}第15頁,譯者:林小可,協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出版,圖書館藏書編號0000221721。

6.2:同取自{知幸之旅:北京}一書,第23頁。 
 

4.河北省:

  河北省的中心,是故都北平,鄰著的渤灣城市,是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貿易港天津。(注7)

7:修改於{中國}一書第95頁,發行人王振政,旅之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,圖書館藏書編號0000122234。
 

5.天津(天子的渡口):

  天津在中國城市的歷史,並非很古老。名代時成為北京的門戶,天津(天子的渡口)的稱呼正由此而得名。天津城為大都市,是中國敗於鴉片戰爭,而開設國際貿易港以後的事。英國等列強設立租界,引進西洋文化後,蛻變為近代都市。近年,不僅當作貿易港,並急遽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工業都市。(注8)

8:取自於{中國}一書,第96頁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異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